是什么样的家庭教育造就了董卿的慧心如兰? 

“世界上没有捷径可走,要做好主持人,就是准备准备再准备。一种是长期的,平时你在看些什么、说些什么、想些什么,都会不知不觉影响你在台上的整体面貌;一种是短期的,就像老师上每一堂课前都要备课,主持人拿到节目后,就要看你能为节目做些什么”。----董卿

犹记春晚时,董卿莫名的因为口红颜色上了热搜,都赞她说被这唇色映衬的肤白貌美。紧接着到了《中国诗词大会》,众人方知原来唇色所衬不过是外表,真正吸引大家目光的是董卿慧心如兰,由内而外散发的气质。

 

董卿对诗词的信手拈来,和嘉宾、选手的无缝对接显示出她深厚的文学功底。当谈到毛泽东诗词“天若有情天亦老”时,她念出石延年和元好问的另外两个版本,“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长圆”和“天若有情天亦老,世间原只无情好”;当看到一位父亲为了让孩子更容易记忆而给古诗词谱曲时,她又念起了俄罗斯诗人叶赛宁的名篇《我记得》,“……当你离开,我的心不会变凉,想起你,像读到最心爱的文字那般欢畅”。

 

那么是什么样的家庭教育造就了今天的董卿呢?

 

 

董卿的父亲曾是个贫穷的农村娃,是靠着自己不懈的努力和坚持,才成为高材生,改写了一生的命运。所以他对女儿董卿也怀着同样的期望,从小就对她施展了“魔鬼教育法”,希望她能拥有自律、顽强、拼搏的品质。

 

1、不要把心思放在穿衣打扮上

 

父亲要求她承担家务:每天刷碗、擦地;不许她多照镜子:“我爸爸有一句名言:马铃薯再打扮也是土豆,他说你每天花在照镜子的时间还不如多看书”。

 

2、抄古文、锻炼身体

 

董卿稍能识字,爸爸就让她每天抄成语、古诗,大声朗读并且背诵。稍大一点,又让她抄古文。除了文学素养,还要锻炼身体。天没亮,爸爸就把还在梦乡的董卿喊起来,让她到家门口学校的操场上跑一千米。

 

3、勤工俭学

 

中学以后,每年寒暑假父亲都让董卿“勤工俭学”。董卿讲起一段最为辛酸的经历:“我当时只有15岁,第一天到宾馆当清洁工,10个房间,20张床,一个人打扫。”当时董卿觉得很委屈,爸爸特意到宾馆看她,“我一见到他,哇地一下就哭了起来,说太累了,我不干了……他还很难得地摸了摸我的头,说坚持一下”。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正因父亲的“魔鬼”教育,董卿自小熟读诗词歌赋,浸润她的精神世界,从小培养的良好品格铸就她的德性骨骼,岁月的积淀历久弥香,董卿一步步走来,越发透着知性魅力。曾经读过一次又一次的文字和真实的生活相交融,成为精神的引导力,也成为挥之不去的情结。

 

董卿曾这样说父亲对她的爱:有时候爱得如此深沉让我不知怎样表达,不如读一段你我都喜爱的文字,让我们静静聆听它:“当你站在当下的时光中,回眸来时的路,朗朗读书声,读的是文字的美,传达的是生命的力量,守望着的是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