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语文?语者,说也,文者,章也,是为语文之精妙也。当下,关于语文的学习也在悄悄地回归到她本来的样子:脱口成章,随手成文。这在以阅读为核心的语文学习时代中,充分彰显。

 

1

 

在陪伴“有效期”的父母,会主动关注语文教育的改革。

 

龙应台曾说:“当父母是有有效期的,且时间很短。只有10年,孩子10岁之后,任凭父母百般努力、拼命补偿,也会无济于事。”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可以重来,唯独孩子的成长没有重来的机会。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学习,更离不开语文学习。当孩子还小的时候,我们做父母的当努力弄明白孩子语文学习的目的和方式,给孩子正确的引导。在语文学习上,我们除了要陪伴孩子做好当天的功课之外,还要更好地关注语文改革的信息,这样才会避免偏颇。

 

北京2018年语文高考试卷中,出现了这样的微作文: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1、在《红岩》、《边城》、《老人与海》中,至少选择一部作品,用一组排比比喻句抒写你从中获得的教益。

2、从《红楼梦》、《呐喊》、《平凡的世界》中选择一个既可悲又可叹的人物,简述这个人物形象。

3、读过《论语》,在孔子的众弟子中,你喜欢颜回,还是曾参?或者其他哪位?请选择一位,为他写一段评语。

 

这个微作文,考察的是对整本书阅读的语言构建力。部编本语文教材主编温儒敏教授在谈及语文高考改革时说:“加强阅读面与阅读速度的考察,这可能“撬动”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当下,整本书的阅读和考察将会是一种主流,但教改从来都不是简单的高考改变,它将覆盖从幼升小到高考的整个过程。

 

下面我们再来了解一下,部编本中学语文教材在阅读上的变化:

 

每学期增加了整本书的研读学习,比如《朝花夕拾》、《骆驼祥子》、《傅雷家书》、《西游记》《艾青诗选》等,在中学阶段注重了专题探究的学习,比如:在《朝花夕拾》中有几篇作品涉及儿童教育问题,要求学生将这些相关的内容放在一起来研读,思考鲁迅对于儿童教育有些什么体验和看法,并联系实际,看看鲁迅的哪些观点在今天仍有借鉴的价值。

 

初中阶段专题探究能力的训练需要在广博阅读积累上才可以进行的。我们发现,原来部编本语文体系的改革已经贯穿了小学和初中,小学语文教学中也倾向了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改革最惹人眼的是对“阅读”的重视,对整本书阅读的重视,在小学一年级有亲子共读的书目和童谣、诗歌。二年级上册有一本《没头脑和不高兴》,下册出现了《神笔马良》、《七色花》、《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愿望的实现》 。三年级开始独立阅读《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稻草人》等等。

 

原来,在阅读中学语文已经成为这个时代语文学习的重要方式,也是最符合语文学科规律的学习方式。这样,当孩子站在新的教育路口时,我们家长就应该关注这些改革和变化,运筹帷幄做好方向性的指引,从而让我们的陪伴变得更加淡定与从容。

 

2

 

有眼界的父母,着眼于孩子的成长,而非眼下的成绩。

 

有事发生,要有立场。生可随心所欲,但教育绝不能随波逐流。作为一个有眼界的爸爸或妈妈,我们应该有意识地注重孩子在语文学习中习得语言构建力,提升审美品味,形成良好思维品质,而不是把眼光死死地盯着孩子的语文成绩。

 

每一个孩子都是来世间渡劫的仙子,当孩子一时成绩不佳的时候,我们不要斥责,而要给予心理上的支持和爱护。因为我们知道语文的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改革后的语文考察更是如此。成绩不好只是眼下一时的事儿,在阅读中慢慢的引导和积累,孩子对语文的感知力和对语言文字美的感受会逐渐地提升,好成绩也将不期而遇。

 

我们要相信,好的语文成绩不是死记硬背的必然,而是父母和孩子共同坚持后的水到渠成。所以以阅读的方式学习语文更接近教育的本质。

3

 

有格局的父母所关心的,是孩子对整个世界的认知,更是孩子的终生幸福。

 

父母之爱子,则为其计深远。真正有格局的父母,不止于孩子有一个好的语文成绩,也不止于孩子在语文上的脱颖而出,他们在乎的是通过本学科的学习开启对世界的认知,更在乎的是孩子与世界相处的模式,以及孩子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得是否开心,是否幸福。

 

最近看到一个说法:世界上有无数的发明,但是只有一种发明是独特的,剩下所有的发明都不过是现实世界的延伸,只有图书才是真正伟大的发明,因为它重新创造了一个世界。

 

在阅读中,孩子习得的是知识,培养的是内心的富足。在每一次的阅读中感受和品味语言,领悟蕴含其中的情思,感受语言风格的魅力,欣赏语言所表现的形象美和情感美……这些都将会深入到孩子们的骨子里,在关键的路口,学会选择,在成长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此这般,我们便可看到孩子幸福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