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市教委下发了2018年工作要点,披露了2018年幼升小、小升初的工作方向,其中,有以下几点值我们关注:
1、公办民办并重,大力发展普惠性幼儿园,年内新增学位3万个
从表中可见,近几年学前教育将迎来一波又一波高峰。
虽然近日新闻称二胎开放后,国家的生育率迎来历史的新低。但是对于最近3-5年的幼升小来说,反而是由6年前生育高峰决定的。学前教育学位更是空前紧缺,公办的非常难弄,家长需要自己提前考虑,民办的更是要排号,有家长反映提前1年排队已经不靠谱了,建议家长们提前做规划。
在学区房方面,更是要提前研究,未来就近入学会更加深入,多校划片会从特殊人群开始逐步执行的趋势已经出现,比如集体户口,非京籍必须提前规划,而学区房更是不能盲目。
公立小学在减负时代给孩子的东西已经从知识性转移到素质性,知识需要在家和课外规划,要符合学习规律,而选择公立小学的学区房成本在北京很大,需要匹配家庭经济状况进行商定性价比最高的方案,切不可盲目,但提前规划是必须的,建议4岁左右必须做一些研究和思考了。
2、公办学校寄宿采取登记入学,城区逐年减少,逐步取消
以上是去年招收公办寄宿的学校名单,东城西城没有公办寄宿生的小升初升学途径,但是有学校有住宿条件。在2017年小升初时,各区寄宿原则上均面向本区招生,仅招收学籍或户籍在本区的学生,也就是说符合在本区入学的孩子。2018年该原则预测也不会变,政策限制只可能收紧。
寄宿升学渠道收紧是必须的,大势所趋。
一方面表现在名额的锁紧,另一方面,寄宿本身就是一个不太透明的渠道,往年都说不好选拔方式,未来会逐步往公开公正去走。
但目前的政策依然没有明确的落地的方案,登记的方式也只是申请的方式,具体落实到“谁能登记上”这件事儿,还需要等2018年4月底的政策。
3、民办中小学招生实行登记入学,优先招收其审批机关所在区域内的学生
相关新闻回顾:2017年5月份,北京曾传出了“海淀区民办校,70%的学生必须是海淀学生(学户籍其中一个在海淀)”的消息,它出自一个小学家长会。小石头经过调查后发现,上面的消息确实开会明确提过这件事儿,但并不是要求,而是“建议”。
关于民办校的消息是这次政策的一个重要“炸雷”。
民办校之前都是全北京招生的,但是今年明确了优先解决本区这件事儿,这是一个信号,但并没有表达只招收本区。
民办校的布局其实是冲淡社会择校焦虑的重要途径,也是满足区内学位不足的重要途径,2017年民办纷纷扩招就是个信号,2018年可能还会在可行范围内扩招。
同时新建校和新建民办校的步伐也很大,2018年丰台人大附中也要开始招生,对于南城的孩子这是个惊天大新闻,西城的正泽学校也在规划中学,家长们应该理清思路,开始关注一下这些民办校了。。
4、一般公办初中升入优质高中机会由去年的35%提高至40%
相关新闻回顾:2016年4月,在北京市公布的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政策中曾提到,针对中招,2019年北京将实现每所初中校学生升入优质高中机会基本均等,2016年通过就近入学的新初一学生三年后升入优质高中的机会将超过50%。
这条政策中已经弱化了多年前频繁提到的“校额到校”和“名额分配”这样的名词,一般公办初中升入优质高中这件事儿肯定还会有改变,大家需要静观其变,但本心是坚定地,就是在中考均衡教育机会。
5、在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区启动新建10所左右示范性学校。
城市发展新区包括通州、顺义、大兴、昌平、房山五个区和亦庄开发区。
北京市生态涵养发展区包括门头沟、平谷、怀柔、密云、延庆五个区。
优质资源开始进入非核心区,一定会受到一些招生政策的扶持,东西海朝的生源反流将会是未来的趋势。
家长完全可以考虑到底是要在核心区拼了命也可能失败,还是去非核心区当一个龙头,这件事儿从教育上是值得考虑的。
毕竟优质新建校的老师水准和标准一定是本校控制的,但唯一的劣势也是初期生源不能完全保证,不过,能进到最好的实验班,问题应该也不大吧?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