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小学阶段成绩很好,到了初中却表现一般;经常情绪烦躁,不愿意与家长沟通,甚至与同学发生矛盾;这些都可能是小升初不适应症的表现。

有家长表示,孩子小学阶段的成绩好坏主要与家长的重视、引导、监督有关。但到了初中,孩子进入青春期,家长这个职能好像不好使了,孩子自身又缺乏自制力,因此更需要学校给予孩子引导和帮助。

 

孩子在小升初阶段面临哪些问题?学校如何结合教育规律,帮孩子做好衔接?

 

 

近日,北京师范大学亚太实验学校在西城区教育科研月活动中展示了一贯制学校发展和中小学衔接策略方面的实践研究。

 

北师大亚太实验学校校长徐向东介绍,学校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小学与初中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心理压力、考试评价方式、家长的要求等方面都有所不同,所以有多种衔接问题需要家长们注意。

 

比如,小学阶段的学习方法简单易操作,中学则相对复杂多样,学生如果不了解方法的选择与综合,就可能用简单方法去处理复杂问题。在学习习惯上,初中对表达的系统、深刻和严谨增加了要求,练习中也要求举一反三,强调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考。

 

在考试评价方式上,小学的考察区分度较小,基本考察上课所学内容,而中学具有一定区分度,侧重于日常积累和能力拓展。从家长的角度,小学更注重孩子快乐的学习体验,能够在学习和心理上管理孩子,初中家长则十分关注学生成绩,对学生潜力发展关注不足,并且产生想管孩子管不了的感觉。对于这些问题,学校在课程一体化构建、管理学生心理和学习适应能力培养、教学资源的开放等方面深入探索。

 

北师大亚太实验学校七年级主任程文华表示,进入初中,学生可能会浮躁,表现在学习上就是蜻蜓点水,缺乏恒心,急功近利。比如,课堂上老师讲解知识时,学生一听就觉得自己学会了,后来一做才发现自己没有掌握,这中间的时间差会导致学生丧失一些学习机会。此外,学生的浮躁还表现为遇到难题时情绪烦躁,处理同学关系时简单粗暴等。

 

程文华表示,学生进入初中,由于学习内容的增多,学习方法的转变和自身的激素调节,浮躁不可避免。如果没有恰当的引导,孩子可能不能顺利度过这段危机年龄,在迷茫中丧失成才的机会。

 

因此,老师要引导升入初中的孩子多听一句、多想一步,对控制不好情绪的孩子不能一味指责。比如,学校班主任老师会给一些孩子配备情绪本,让他们在情绪不好时记录下来,跟自己的内心对话,然后再跟老师沟通。同时,适当给孩子展示自我的机会,这也是释放他们青春躁动的良好方式,还有助于让他们建立自信、获得成就感。

 

因此,学校举办了辩论赛、歌唱比赛、诗歌朗诵比赛等,提供表现的平台;各类团队实践活动也有利于增强孩子的班级归属感,促进他们建立新的人际关系。

 

据介绍,北师大亚太实验学校还利用主题班会课对学生进行心理适应能力、学习内驱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的指导。

 

“我觉得初中作业增多了,小学放学后总想着怎么玩,现在每天晚上写作业都觉得写不完。”

“小学时候班主任老师一直看着我们,管着我们,进入初中却更需要我们自己自律。”

“小学课堂上即使溜号,老师也会敲黑板提醒我们听重点,现在上课则需要一直全神贯注,下课也不能总是跑出去和同学玩,而需要利用课间做一些预习复习。”

 

在《曼妙人生之旅——我们的动力列车》小升初衔接主题班会上,七年级学生们讲述了进入初中以后的感受,并分享自己应对新挑战的办法。

 

此外,班会课还通过模拟“动力火车”上两名乘客坐错座位引发矛盾的情景,让孩子们带入冲突双方和列车员的角色,体会如何换位思考、积极沟通、冷静地解决人际交往问题。

 

经过多年探索,北师大亚太实验学校已经构建了一体化的中小衔接课程体系并进行管理方式的变革。比如,将六年级放到初中部进行规划和管理;教学中使用学校自编的学科衔接教材;中小学教研组联合备课,打破学段界限共同提高等。教师们确定学科和授课主题后,需找准衔接点、教学衔接方法、学生学习方式,对预期效果和待解决的问题做判断。

 

 

在六年级语文衔接研究课《走进<西游记>,了解孙悟空》上,老师启发孩子结合原著中具体的故事情节,抓细节描写,感受人物形象,引导孩子自己去思考讨论孙悟空不同时期的性格特征。同时,老师使用阶梯式的板书设计展示孙悟空从石猴到斗战胜佛的成长,告诉孩子们:你们也是这样逐渐长大成熟的。

 

在关注自主学习和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同时,引入初中的评价方式,并展示2016年结合情节分析孙悟空性格特点这一中考题目,课程设计围绕衔接环环相扣。

 

现场一位家长反思,一直以来自己总是认为学生六年级小学毕业直接升入对口的中学即可,顺理成章,哪里还有那么多的学问值得研究。甚至觉得孩子已经升入中学,家长可以放松喘口气,因此对孩子的督促和关心不足,妨碍了孩子的适应步伐。

 

而事实上这是孩子成长的一个关键环节,家长和孩子都面临着压力和挑战。作为家长更要清楚地联系初中生的特点,有的放矢地与学校老师合作教育好孩子。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教授边玉芳指出,北师大亚太实验学校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认识学生成长发展规律,调动学科、资源,想尽一切办法协同发展。在学生发展的关键阶段进行这种衔接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探索。

 

 

北京市教科院课程室主任朱传世表示,学校应本着“童年养真、少年养志、青年养刚”的原则,实现课程贯通、教学贯通、思维贯通、各学科文化贯通、环境贯通、管理贯通。

 

他也提出:“对于衔接,我们是否应该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的预知问题,还是让这些问题陪伴着学生,让学生遇到该遇到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认知并想出解决办法。”

 

其实,在这个阶段,孩子只要尽力了就够了。学姐也建议各位家长,对待孩子的成绩要有一颗平常心,当孩子考得不理想时,不要只是去埋怨、斥责,也不要拿成绩好的孩子去作比较,这些都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关心、引导、鼓励,帮孩子树立信心,才是我们更需要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