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中在微博上刷到一位厦门家长对孩子老师的吐槽,家长贴出老师在班级群里的留言,配文怒斥:“这是一个为师的人在班级群里说的话吗?”,并@了多家媒体求关注。

 

老师在班级群里的留言为:

 

“家长们,反应再慢的孩子只要愿意学,我们老师都愿意教,教不了的是那些学习态度有问题的孩子,他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我们真的没有办法。打不得,说不得,家长就是要我们留他,有的孩子要天天留两个小时才能出效果,将心比心,要我们老师家庭都不要了,用生命给你的孩子辅导吗?”

 

可能是最后一句话引起了这位家长的不适,他在微博指责孩子老师“用生命去辅导?这是为人师表该说的吗?就你一个敬业吗?其他行业加班的难道不是用生命加班的吗?”,“做不了大不了可以不做,没必要在班级内发牢骚……”

 

这位家长的吐槽也引起了不小的争议。说实话,我们做家长的,都是尽量把孩子送到好一点的学校里,却很少有谁能决定孩子遇到什么样的老师。而且有时候想想,父母两个人带一个孩子,尚且不少焦头烂额的时候,老师一个人要关注几十个孩子,一天近十个小时下来,精力不足也情有可原。

 

如果我们对老师再没有体谅,没有理性的沟通,跟老师发生些摩擦是很可能的。怎样处理跟老师之间的关系,其实对我们父母来说,也是很重要的一门学问。

 

孩子的成长,靠的是孩子自己主观上的努力,加上父母、老师相互作用的结果,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不行。在希望孩子好这一点上,父母跟老师的立场是完全一致的。智慧的父母,一定是会和老师一起相互配合,跟老师并肩作战的。因为这样,才能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


                                 


 

                                   

懂得跟老师配合的父母

一定会维护老师的形象

 

       

我的一个朋友,曾经说过这样一件事。她家孩子读小学5年级,本来成绩还不错,尤其是数学成绩,很拔尖,但是有段时间孩子没事儿就说学习没意思。

 

孩子的表现引起了朋友的警觉,她就很耐心的跟孩子聊天,问孩子觉得哪儿没意思了。孩子就说这段时间数学老师不提问他,每天回答问题他都积极的举手,但是老师总是让其他同学回答问题。

 

朋友一下子就紧张起来,想马上找老师问问怎么回事,但是她没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而是笑着跟孩子说“你想积极回答问题,让老师表扬你,让同学都知道你很厉害,是不是?”

 

孩子点头称是,然后朋友跟孩子说,能这样想非常的好,但是你们一个班那么多人,老师肯定是不可能人人都提问到的。妈妈猜想,你们数学老师应该知道你很爱数学,肯定会了,就把回答问题的机会多分给了一些其他同学。

 

她跟孩子举例子,比如说有个同学溜号走神了,老师就故意提问这个同学,让他回过神来。也有同学自信心不足,就提问他,让他增强自信。还可能有些同学掌握的不扎实,提问可以让这个同学加深印象……总之,老师提问谁不提问谁,都要顾全整个班级,不是你表现不好,或者老师不喜欢你。

 

听朋友们这么说,孩子明显开心了不少,朋友事后也找老师侧面了解过,发现是老师担心孩子太自满太偏科,有意为之的。解释清楚,孩子又正常被提问了。

 

生活中常遇到一些父母,稍微认为老师有哪些不好,立刻就当着孩子的面不断的抱怨,批评老师“作业都让家长签字,真懒”“天天弄这些没用的”“教的一点也不好”……

 

但是父母在孩子面前抱怨,其实并不能解决任何的问题。反而会让孩子觉得,老师是一个特别不知道尊敬的人,没必要听老师的话,甚至把跟老师对着干,想象成是一种“英雄”行为。

 

时间久了,孩子会失去学习老师教授的那门科目的兴趣,最后学习热情和学习成绩都会受到很大影响。

 

所以越是明智的父母,就越会在孩子面前维护老师的形象。误会、矛盾可以慢慢去沟通和澄清,一旦孩子对老师在尊敬信任垮塌了,就很难再建立得起来,对孩子来说,也是另一种伤害。

 

                                                懂得跟老师配合的父母

                                                会主动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有次跟一位有近30年教龄的中学老师聊天,她说教书这么多年,每年都不断有家长拉着她的手跟她说:“老师,我们家孩子就交给你了,拜托你了”。每次她都要跟家长强调“我拉一把,你扶一把,咱们一起努力”。

这位老教师说,她认为最不负责任的父母,就是把孩子往学校一扔,希望老师接管孩子所有的品德教育和文化教育。平时找人也找不到,家长会都懒得来开,最后孩子成绩不好,还打骂孩子。

 

确实,管孩子这个事情绝对不是老师一个人的事情。有个更极端一点的比喻,孩子就像是一间毛坯房,父母是房主,老师只是装修队的包工头。没有房主会把钥匙甩给包工头说,你看着装吧,多费心,然后哪怕包工头说物料有问题、房子有问题,还全然不管的。

 

说到底,孩子教育得好不好,影响的可能只是老师短暂的考核绩效,是老师一生教学生涯的短暂一瞬。但影响的却是孩子的几十年人生,乃至一整个家庭的安定与幸福。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有毫无争议的,重大的责任。

 

明智的父母,一定不会把教育孩子、陪伴孩子的时间,当成是“替”老师完成任务。更不会把孩子撒手给老师。而是会跟老师积极的配合,一起帮孩子解决问题。

 

记得看过媒体人苏心的一篇回忆说,她自己五年级时一次考试成绩下降比较多,平时都是前三名的,那次只考了第10名。

 

老师想批评又怕伤她自尊心,就找来苏心的妈妈一起分析她的问题。最后一致认为是她不用心背课文,对老师布置的作业不认真导致的。所以老师跟她妈妈一起约定,每天妈妈陪着苏心写作业、检查背诵情况。

 

此后妈妈果然每天坐在她旁边陪着她写作业,她的背诵也再没错过。期末考试的成绩重新回到第一。因为基础打的牢固,还以全校第二的成绩升入了初中。

 

这就是很好的父母与老师之间的配合,父母对孩子负责,才会跟老师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孩子才没有机会去钻空子,才能更好的成长。

                                            懂得跟老师配合的父母

                                           会跟老师进行有效的沟通

 

前段时间,去一个邻居家里聊天,她抱怨起刚跟孩子发了一通脾气,动手打了孩子。起因是路上遇到孩子班主任了,老师说孩子这段时间上课不认真听讲,课堂上有小动作。

 

忙问她孩子是所有课都不认真听讲还是哪门课上不认真听讲,她回答说不知道,没仔细问老师;再问孩子是什么时候开始不认真的,不知道成绩有没有受到影响?她还是说没仔细问;又问她老师有没有说怎么办,建议在家长怎么配合,在哪些方面需要下下功夫,她才想起要再给老师打个电话问清楚。

 

其实很多父母都容易走进一个误区,遇到老师了,先问“老师,我家孩子最近怎么样”,然后听老师说“还行”就不再继续追问。或者听到老师反映了什么问题,就急着跟老师道歉、解释,想着回去批评孩子,家长说的比老师还多,进行了无效的沟通,忽略了最重要的沟通目的:详细了解孩子的状况,帮孩子解决问题。

 

建议父母跟老师沟通的时候,最好能在单独的环境,微信私聊或者约好时间去老师办公室都可以,仔细的问清楚老师觉得孩子身上存在哪些问题。

 

确保自己清楚了老师的观点,理解了老师的意思。然后再跟老师一起去具体的分析问题,寻找方法。老师毕竟教学经验更丰富一些,而我们家长更了解孩子一些,两方互相沟通好,提一些具体的,可行的解决方案:

 

比如因为家庭争吵影响到了孩子,父母就要尽量控制情绪,想办法给孩子一个良好的环境,因为孩子不会合理安排时间影响了学习效率,父母就尽量教孩子时间管理,必要的时候盯一盯;因为心里压力过大导致学习下降,父母老师就配合起来,多给孩子一点鼓励。

 

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才能起到最好的效果。父母和老师的沟通的目的也才达到了。

 

老师和家长,都是孩子成长路上最重要的人。只有父母信任老师,老师理解父母,孩子才能走得更稳更好。也许就像那位老教师说的,“我拉一把,你扶一把”,双方共同努力,才是对孩子,最负责任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