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想起前段时间和朋友的一次闲聊。

 

她说:“我最近状态很不好,我感觉我家孩子智力好像有问题。” 

 

“怎么了?具体说说。”我问。

 

“她特别听话,尤其是在学校。上课总是坐得直直的,整整一节课都能一动不动地听讲,也会认真做笔记。放学回家就开始写作业,根本不用我们催促,考试算错的题自己主动抄写3遍……

 

每天都要写到十点才能睡觉。她这么努力,但就是成绩总垫底,上次又考了个倒数第3,除非智力有问题,不然不该这样的啊!”

 

看到这里,我想大家都已经发现了问题所在。这个孩子的确很努力,很勤奋,但是她用错了学习方法。

  

2

 

还记得我们上学时总有一两个这样的同学:每天熬油点灯地看书,背题,宿舍已经熄灯了,只有她还拿着个手电筒在被窝里看书,或者干脆蹲到卫生间继续看书、背题,直到凌晨。

 

但就是在模拟考试的时候,又拖了班级的后腿。

 

而如今在公司里,也总有那么一两位同事,他们辛辛苦苦许多年,每天都很忙碌,但工作能力始终没有得到提升,有的人熬到中年,工资还没有刚毕业两年的90后高。

 

每天一样挤地铁上下班,一样为了生计发愁,也许再过十年、二十年,他们的生活也不会有所突破。

 

他们辛苦努力之后却换来这样的成果,我们并不感到意外。为什么呢?

 

因为他们在“假努力”。

 

小时候“假努力”的孩子,如果不加以引导,长大后在工作中就会变成“假努力”的同事。

 

 

 

 

 

3

3

 

 

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中,开学的第一天,校长手拿着一个鸟窝,告诉学生,“杜鹃从不自己做窝,它只在别人的窝里下蛋,把其他的鸟蛋推出去,这样就没了竞争对手。

 

 

 

每个人都争先恐后,被危机感督促着,似乎不跑快点就会被别人超越。而主人公兰彻却是特别的存在。

 

 

 

他喜欢用简单实用的语言去定义一个词,而不是机械性的死记硬背。他喜欢蹭各式各样的课,认为学习是为了修炼气质而非取得高分。

 

一节课上,兰彻和教授发生争执。

 

教授问:“机械装置的定义是什么?”兰彻没有照搬课本中的定义,而是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说:“机器就是减少人劳动力的东西。”

 

 

教授要他再说明白一点,兰彻用生活中的各种例子,又详细的解释了“什么是机械装置”。

 

 

 

 

可是教授眼睛瞪得圆圆的,严厉责备他说,“考试也能这样写吗?白痴!”

 

 

教授又问另一位同学,这位大家眼中的“书呆子”立马背诵教材,一字不漏地给出了标准答案。

 

 

 

枯燥……无聊……难懂……可这就是课本上的标准答案……

 

 

兰彻坚持学习的意义不该是死记硬背,教授却认为兰彻的行为是不尊重教授,并扰乱了课堂秩序,于是叫兰彻“滚出去”

 

 

 

兰彻沮丧地走出去,走到一半又返回来。教授问他怎么又回来了?兰彻说忘了点东西。

 

教授问:“什么东西?”

 

 

这一次,兰彻按照教材上严格要求的定义,准确描述了自己回来拿的东西是什么。

 

 

 

教授被他自己喜欢的生涩定义搞晕了,反而问兰彻在说什么,兰彻说:“书,我忘了拿书。”

 

!!!

 

 

这一番对话怼得教授目瞪口呆,同学们一致叫好。

 

同为应试教育的产物,兰彻的思维像长了翅膀般天马行空。他每一刻都在为学到新知识而感到兴奋,大学的体制中也能次次考试拿第一。

 

 

而那些顺着教育的惯性,在别人制定的轨道里滑了一辈子的人,跟我们何其相似。

 

 

 

 

 

 

4

 

孩子们为什么要“假努力”呢?我想大概有以下几点原因:

 

 

?tp=webp&wxfrom=5&wx_lazy=1

对学习抗拒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抗拒写作业,而且一样磨磨蹭蹭拖拖拉拉,几乎所有的家长在陪写作业时都痛苦不堪……

 

我们常见的懒惰大概分为以下两种:肢体上的懒惰和不愿动脑的懒惰。

 

当孩子不想做,但又不得不做的时候,他们本能的不想开动脑筋,就选择了看似勤奋的做法,其实这只是一种懒惰的伪装而已。

 

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孩子看似很努力,但成绩不好。而有的孩子一边玩一边学,成绩却很好。

 

 

?tp=webp&wxfrom=5&wx_lazy=1

家长在“假陪读”

 

还记得前短时间发过的《陪娃写作业?算了吧,想来想去还是命更重要》吗?

 

不少家长在吐槽:“当代女人快速衰老的真正元凶是陪娃写作业”“比八年抗战还艰难的是什么?——九年义务教育”……

 

我扪心自问,如果教育到最后,家长感觉“命丢了”,孩子感觉被虐待了,那这还是教育吗?

 

  • 有时候我们在陪孩子写作业的过程中,一旦发现孩子有什么错误,或者字迹不工整了,就马上出声阻止孩子,告诉孩子哪里错了,根本不给孩子自己试错和检查的机会。

     

  • 有时候我们看到孩子总是屡错不改,还会忍不住在一旁指责:“我都跟你说过多少次了,这样做不对,你怎么就是记不住呢?榆木疙瘩。”

 

本来孩子学习时就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结果被家长这么一“盯”,整个人都会处于紧张的状态,生怕哪里做的不对,被家长批评。

 

 

久而久之,孩子写作业时的关注点不再是学习,而是家长什么时候会离开?甚至会在脑子里幻想家长会因为一些什么事情而出去。

 

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又怎么能写好作业?于是被家长一顿埋怨,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最后产生厌学情绪。

 

陪孩子写作业看似是一种负责任的做法,实际上却恰恰干扰了孩子的注意力。

 

 

?tp=webp&wxfrom=5&wx_lazy=1

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现阶段的孩子在认知程度上会比较低,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他们很有可能觉得,学习原本就应该是枯燥的、死记硬背的,所以孩子自己也没有意识到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根据孩子童年时期的特点,以下几点经验想跟大家分享:

 

首先,教会孩子“优先级”意识

 

 

每天回家,孩子总有一堆作业要写,帮助孩子将作业按照“优先级”划分一下。

 

我家小丸子通常回家,会最先做最后一堂课老师留的作业,因为这堂课的知识点对她来说还是新鲜的,赶紧趁热打铁,强化记忆。

 

然后再根据孩子自己的感觉,印象深刻的科目可以先做,逐渐过渡到印象较浅的科目,这就到了发挥家长作用的时候了。

 

 

有时候我也会耍些小计谋,装作不懂,让她给我讲解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孩子,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学习对她来说也就不再是痛苦的事情了。

其次,要注重过程和质量

当我们发现孩子出现了写作业不专心拖拖拉拉的情况时,不要一上来就对着孩子一通训斥,我们越着急,孩子也会越紧张,作业自然也做不好。

 

这时候不妨把决定权还给孩子,我们只需告诉他做作业是他自己的事,做不完作业如果老师训斥,也应该由他自己承担。

 

这招儿一次两次可能不管用,多试几次他自己就明白了,毕竟小孩子也是要面子的。

 

 

 

最后,锻炼孩子深度思考的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这样一句话:

 

“如果给我1个小时,解答一道决定我生死的问题,我会花55分钟,来弄清楚这道题到底是在问什么。一旦清楚了它到底在问什么,剩下的5分钟足够回答这个问题。”

 

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中的其他事情,帮助孩子分析问题背后的原因,有意识地培养孩子“活学活用”的能力,都比死记硬背来得划算。

 

 

结语

 

《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的作者李尚龙说:“任何没有计划的学习,都只是做秀而已。”

 

努力属于我们自己,无论真努力或是假努力,都是给自己看的,产生的结果也是属于自己的。

 

也许,我们的“假努力”并不是故意的,也许只是一时不小心养成的习惯,但失去目标的努力就未免太得不偿失了。

 

 

希望我们和我们的孩子,永远不要成为别人口中的“他平时很努力,一到考场就泄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