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四个字的回答,点醒亿万家长

阅读思考

当您的孩子向您提问时您都是怎么回答的呢?

 


 

前段时间出门常遇到雾霾,女儿问我雾是如何形成的,当我脑子下意识地浮现出“水汽”“凝结”这些词语时,马上意识到我应该“懒”一点,让孩子自己去思考。于是我说:“你觉得呢?”她于是就想呀想,不停的问,我就稍加提示,她就自己不断思考,不断得到结论,从对雾的感觉是湿湿的判断出雾里面有水,再到水为什么能飘到空中,说明是很小很小很小的“水”……后面我顺便告诉她,等你长大后在物理课本里会专门学到这些知识,她就迫不及待地问那要什么时候才能学到啊。于是我们决定,晚上回家先上网了解一些关于雾的知识。是的,“懒”于回答孩子的问题,孩子就会勤于思考,甚至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经常听到一句话:一切为了孩子。


 

是的,很多家长事无巨细地帮助孩子,早上催孩子起床,帮他找书包、装文具,晚上陪他读书、检查作业,然而孩子却事事等着你的安排,等着你去做,动作越来越慢,成绩也并没有太大的起色。


 

殊不知,父母太勤劳,反而养成了孩子的惰性,由于太关注他的学习,他反而变得没有责任感和自觉性,学习目标不明确,以为是为家长学的,对家长产生依赖。长此下去,很难养成良好的习惯。


 

勤与懒是一对矛盾体,是互相牵制、相辅相成的。大人勤了,孩子就懒了;大人“懒”了,孩子就勤了。

 

一个妈妈只提醒儿子,什么时间该做功课了,做完了向她报告一声。遇到要检查的作业,她一律叫孩子自己检查,她只负责签字。孩子极不高兴地说:“别人的妈妈都给检查,你怎么这么懒?”她对孩子说:“学习是你自己的事,如果我帮你检查了,你还会检查吗?考试的时候错了,谁又帮你检查?平时出小错,考试出大错啊!”

 

有时候我们也需要懒于唠叨,懒于“教育”。

 

女儿有一天吃早餐吃得很慢,眼看上学来不及了,看她慢悠悠等着你生气却满不在乎的样子,本来我气就要上来了,却转念一想,反倒很平静。我蹲下身,靠近她,眼睛盯着她的眼睛,温柔而又坚定地告诉她,为了不迟到,我只等五分钟,现在是七点四十,我七点四十五就走,怎么做由她决定。然后她再慢我也不催促了,等到七点四十五分,我温柔而镇定地告诉她,就先下楼了,她立马碗筷一仍拿起书包冲下楼来追。从此,我们只要协商好时间,她就会很注意这个时间,不再故意慢慢吞吞。

 

(所以我们需要懒于唠叨,唠叨多了,孩子反而不当回事。勤“教育”不见得有效,要看在什么方面勤。如果勤于指责、说教、大摆道理,不但没有效果,反而适得其反;如果勤于寻找方法和对策,接纳孩子,平静、温柔而严肃地让孩子自己做选择并承担自己选择的结果,才是值得借鉴的。


 

另外,在生活中,家长懒于动手,不包办,也有助于培养孩子做事独立性和感恩心态!凡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家长都不帮忙。


 

比如他的房间乱的时候,就提醒他该收拾整齐了,在一旁看他整理,给予欣赏和肯定即可;

孩子上课经常要回家准备各种材料,能自己准备的叫他自己准备;

要买什么,给他钱让他自己去店铺买,以锻炼和人打交道的能力;

上学忘了什么东西,我们也不必满头大汗给送去。

外出旅行的时候,让孩子自己去列所需物品的清单,去准备,去规划旅行日程。

在旅行途中,自己背自己的东西。

所谓的成长,也包括他在对自己的选择有不好的感受后,知道去做另外的选择。不要担心孩子做不好,不要害怕他误了事。孩子只有自己经历了,才会有能力的提升,才会成长。当他们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的时候,总结一个又一个教训的时候,那么这些困难就是他成长路上的财富。


 

勤于帮孩子做事,甚至包办,孩子就会有依赖和被动性,而责任心也无从培养。当孩子自己付出过很多努力而获得成就的时候,他才会明白收获是需要付出的,才会理解父母的付出,从而也学会了感恩。


 

可见,父母该放手的时候要放手,该狠心的时候要狠心,该懒的时候不妨懒,把操心、关注默默地放在心里。移开呵护的羽翼,让他自己去飞翔,唯有这样,孩子才能炼就一双坚强的翅膀,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的独立能力。


 

诚然,“懒”绝不是放任自流、不管不问。家长的“懒”并不是随意的“懒”,而是苦心经营、精心设计的“懒”。家长的“懒”要做到“懒”而有方,“懒”而有度,“懒”得用心,“懒”得有效。其实“懒”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在“懒”的背后,付出的是更多的汗水和智慧。


 

让我们做一个智慧的“懒”家长,放手让孩子自己去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