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能陪孩子做的事儿不止扫墓这一件

明节到了,又是一个三天小长假,你想好怎么陪孩子过了吗?清明时节,春暖花开,不妨带着孩子到户外,给孩子讲讲清明节的起源和历史,带着孩子体验清明的习俗。

 

清明节有哪些习俗?

 

1、扫墓祭祖

清明节前后上坟扫墓祭祖的习俗: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

 

向孩子讲述先辈艰苦奋斗的一生。他们为了家庭和家族,为了子孙后代,奋斗了一生,如今他们离去了,但是却给后人留下了很多优良传统,这些优良传统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清明节缅怀他们,回忆他们短暂的一生,从中得到感悟和激励,给孩子心理中下一颗传承的种子,对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积极作用。

 

2、踏春

清明踏青的内在意义在于顺应时令节气,阳春三月,万物萌生,走出屋门来到野外,积极主动地迎合时气,以促进自身体内的阳气流转,这对身体的健康大有好处。

 

在清明万物复苏之际带着孩子踏春,可以让整日待在室内的孩子走进大自然,享受充足的阳光和清新的空气。大自然中,每一寸的草木都会让孩子有活动的欲望,可以潜移默化增长孩子经验与智慧。

 

3、插柳

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可拿在手中把玩,可编成帽子戴在头上,也可带回家插在门楣、屋檐上。让孩子自己折下柳条编成柳帽戴在头上,对孩子来讲绝对是满满的成就感,长大后的回忆中必会留下儿时的这一幕。

 

4、放风筝

在古人那里,放风筝不但是一种游艺活动,而且是一种巫术行为:他们认为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的秽气。所以很多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时,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灾病都写在风筝上,等风筝放高时,就剪断风筝线,让风筝随风飘逝,象征着自己的疾病、秽气都让风筝带走了。


 

陪着孩子到户外放风筝吧,在春风中奔跑对孩子好处多多呢!孩子凝视远方可以缓解眼肌疲劳,能有效地预防孩子近视;跟着风筝的方向越跑越远,还能锻炼孩子的运动能力;父母陪着孩子也能促进亲子之间的关系。

 

5、荡秋千

唐代荡秋千已经是很普遍的游戏,并且成为清明节习俗的重要内容。由于清明荡秋千随处可见,元明清三代定清明节为秋千节,皇宫里也安设秋千供皇后、嫔妃、宫女们玩耍。

 

荡秋千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都是有帮助的。一方面,荡秋千时,孩子的骨骼肌会有节律地收缩与放松,有利于肌肉健康,对活络骨骼也大有益处;另一方面,荡秋千对孩子的心理也非常有益,它能不断克服紧张心理和恐惧情绪,增强孩子的心理承受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所以,清明小长假不要宅在家里了,带着孩子到户外感受大自然,感受亲子活动中父母浓浓的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