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如同大脑的体操。肌肉通过锻炼加强,大脑通过思考加强。有的事情一旦意识到就可以达到目的,比如意识到吃完肉喝冷水会拉肚子。这样的错误犯一次之后,基本不会再去犯。而有的事意识到还不够,还需要多加训练。如果想减肥,最好多运动,如果想变聪明,最好多思考。
越是奇奇怪怪的问题越能引发思考。训练思维能力,一起来试一下吧。
l 牛奶会放在方盒子里,可乐会放在塑料瓶里,啤酒会放在玻璃瓶里。方盒子和塑料瓶,玻璃瓶盛放的饮料有固定的种类吗?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区别?
l 最近火爆的电影票价要涨而最近畅销的书却要打折,这是一次偶然还是总是这样,如果总是这样,那么为什么呢?
l 有的大型超市和商店会贴上导盲犬可以入内。这样的标志是给谁看的?为什么?
这些问题大家去想,没有标准答案。关键不是答案是什么,而是你有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有没有想过。只要愿意,生活中总会有很多奇怪而又有趣的问题可以思考。
思考本身一定是源自生活,而迁移到学习中,而不是反过来。学校学习更多的是对思考的一种检验。因此不要指望孩子平时不认真思考,却能在学习中主动思考。
思考过程的本身就能带给人乐趣。有时候结果反而不是最重要的,爱因斯坦说:好的问题,比好的答案更重要。
理性的思考,多角度的思考,不预设答案的思考,往往会给我们带来更多启示。
怎么去思考?
中学阶段会着手于培养学生:现象-----规律-----猜想-----验证的内在思考逻辑链条。
这个逻辑链条是以观察能力作为开端。思考的起点其实就是深入的观察。上面那些现象,大家在生活中有没有注意过呢?如果你是一个爱思考的人,那你的观察能力也不会差。
中学不论是物理中的实验探究题目,还是化学中的有机推断题目,还是数学中的找规律题目,都是刻意的去考察学生这个逻辑链条。而学生最容易断掉的就是从现象到规律这一步。
l 举个例子2,3,10,15,___,35请问第五个数是多少?
考试遇到这样的问题,一些孩子可能就开始干瞪眼了,祈求灵感一闪,题目得到解答。那么对于这个题目应该怎么思考呢?
①是这是一个数列题。
②对于数列我们知道哪些呢?a等差数列b等比数列c与完全平方数相关的数列d差成等差或者等比的数列e斐波那契数列。
③猜想一下这是哪一种数列。首先它既不是等差,也不是等比数列。再试试看它是否与完全平方数有关。1的平方等于1,2的平方等于4,3的平方等于9,4的平方等于16,与我们题目的数很接近,再探究就会发现:奇数项都是完全平方数加一,偶数项都是完全平方数减一。
④验证一下:6的平方-1=35符合。
所以我们应该填写5的平方+1=26
现象(题目)-------规律(知识体系)------猜想------验证,完整一个逻辑链就是对这个题目的思考。
思考题目的核心之一就在于对规律的储备,或者说是对知识体系的储备。有同学说:老师,我几何问题不知道在哪里做辅助线。我会告诉他:你不是不会做辅助线,而是你就不理解几何题。比如说,一些同学只记住了平行线间逢拐点做平行线。至于为什么要这么做却含含糊糊,答不上来。解决问题,融会贯通的核心:了解题目背后的逻辑和体系。这道题到底考什么呢?这个地方我已知所有的途径有哪些?我从这几种路径中进行尝试,最后验证得出解答。逻辑上知道每一步为什么要这么做,而不仅仅是停留在我只知道这样做就行了。逻辑是环环相扣,不会跳跃的。分析出一个问题一定有先后顺序。
小结:内在思考的一个重要逻辑链条:现象------规律------猜想------验证,最容易断掉的就是从现象找规律,或者说从题目找到背后的考点。
培养方法:生活中培养观察能力,用各种各样的问题引发思考。
学习中要知其所以然,重视总结知识体系。
生活中常有一类人,被称为茶壶里煮饺子,心里清楚,但表达不出来。这种情况其实还是思维不清楚,如果一个问题能够想得非常明白,也一定能够说出来。思维清晰和表达清晰,是互相关联,互相促进的。刚才我们讲了内在思考的逻辑链条。
对于外在表达也有一个逻辑链条:起-----承------转------合。
起:表明论点观点。
承:承上启下,就论点观点再做说明。
转:反转或者升华。它是文章最难也是最妙的地方。我们平时说的笔锋一转,话锋一转,就是这个意思。
合:得出结论。
如果表达时逻辑不清晰不严密,那就只有起,合。我的观点是什么,所以我的结论是什么,说话像流水账。
我们一起就几个话题尝试一下,看如何做到起承转合。
l 墙,从家家户户的围墙到长城都是墙。请就墙发表一篇议论。
l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全信书不如无书。这两种观点你怎么看?
l 诚实地作答和善意的谎言哪一个更重要?试发表自己的观点。
试一下第一个问题:
起:墙,作为保护人类隐私、财富、安全的建筑物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承:社会在进步,过去的城墙,并不能保护今天的人们。墙的存在到底有多大的价值,墙最终会消失吗?
转:(大家可尝试不同的转法,但一定要自己转)放眼世界,不仅中国有墙外国也有墙;纵观古今,过去有墙,现在有墙,未来也一定会有墙。墙并不会消失。但会改变自己的形态。从可见的城墙到虚拟的防火墙;从有形的院墙遍成了手机的密码。面临的威胁来源不同,墙的形态以及出现的地方也不同,但它从未离我们远去。
合:只要人类保护隐私、财富、安全的心理需求存在,墙就不会消失。
起承转合,话说清楚了,一篇作文也基本写完了。
小结:外在表达的一个重要逻辑链条:起------承------转-----合。最妙的就在转,写作或者表达中刻意去转。
对于思考的两个原则:
①输入端:简化是清晰思考的前提。在去想一个问题之前能不能用最简炼的语言表述它。
与这个问题相关地因素中,哪些是不要紧的“枝蔓”,哪些才是“主干”?剪枝蔓,留主干。在信息繁杂的今天精简显得尤为重要,别让太多纷乱的信息干扰了你的专注力。
套用美剧一句台词:你的思想就如同水,我的朋友。水波摇曳时很难看清。不过当它平静下来,答案就清澈见底了。
②输出端:想好再说,精简表达。正如思考系列的第一篇文章所说,很多孩子信口出答案。这是一种典型不认真思考的表现。我在班上会鼓励大家想好再说,把要表达的东西在脑子里边想好,一定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最好一遍就说对。这是一个非常容易上手的习惯,家长可以鼓励孩子,想清楚再说,言简意赅的表达。
总结:思考是需要训练的。沿着内外两条逻辑链条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
思考的原则:①剪枝蔓立主干②想好再说,言简意赅。
|